摘要: 基本解釋元 、 明 、 清 時在某些官署中設置的供差遣的官職。《元典章·刑部十四·詐》:“欲去 廣東道 尋覓勾當,詐稱 海北道 廉訪司奏差。” 翟蛻園 《歷代職官簡釋》:“ 清 沿 明 制,於 衍圣公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(1).臣屬當面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。 唐 鄭棨 《開天傳信記》:“ 安西 衙將 劉文樹 ,口辯,善奏對,上每嘉之。”《宋史·哲宗紀一》:“﹝ 元祐 五年四月﹞癸丑,詔講讀官御經筵,退留二員奏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奏請君上審定。《宋史·職官志一》:“ 紹圣 五年,詔臣僚上殿札子,中書省進呈取旨;其承受傳宣、內降,非有司所可行者,申中書省或樞密院奏審。” 宋 周密 《齊東野語·誅韓本末》:“是夕之事, 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奏陳,上奏。《元代白話碑集錄·一二四五年鄠縣草堂寺闊端太子令旨碑(二)》:“前者 金長老 奏告: 草堂禪寺 已降令旨文字,修整去來。今教宣差 馬珪 不妨本職,提領修蓋。”[閱讀全文:]
摘要: 基本解釋科舉考試,禮部將擬錄取的進士名冊送呈皇帝審核,稱“奏名”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故事一》:“ 嘉祐 中,進士奏名訖,未御試,京師妄傳 王俊民 為狀元。”[閱讀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