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公司為境內上市公司,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中成藥制品,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%,所得稅采
甲公司為境內上市公司,主要從事生產和銷售中成藥制品,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%,所得稅采用應付稅款法核算,產品的銷售價格均為不含增值稅價格,假定不考慮除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。甲公司2001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于2002年4月29日對外報出。甲公司2001年12月31日編制的利潤表如下:
利潤表
編制單位: 甲公司 2001年度 金額單位:萬元
項 目
本年累計數 一、主營業務收入 25000 減:主營業務成本 15000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1000 二、主營業務利潤 9000 加:其他業務利潤 800 減:營業費用 2300 管理費用 900 財務費用 600 三、營業利潤 6000 加:投資收益 2500 補貼收入 0 營業外收入 1080 減:營業外支出 580 四、利潤總額 9000 減:所得稅 2970 五、凈利潤 6030
甲公司2001年度發生的有關交易及其會計處理,以及在2002年度發生的其他相關事項如下(假定甲公司下列各項交易均不屬于關聯交易):
(1)2001年11月20日,甲公司與乙醫院簽訂購銷合同。合同規定:甲公司向乙醫院提供A種藥品20箱試用,試用期6個月。試用期滿后,如果總有效率達到70%,乙醫院按每箱500萬元的價格向甲公司支付全部價款;如果總有效率未達到70%,乙醫院按每箱500萬元的價格向甲公司支付全部價格款;如果總有效率未達到70%,則退回剩余的全部A種藥品。
20箱A種藥品已于當月發出,每箱銷售成本為200萬元(未計提跌價準備)。甲公司將此項交易額10000萬元確認為2001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,并計入利潤表有關項目。甲公司為乙醫院提供的A種藥品系甲公司研制的新產品,首次用于臨床試驗,目前無法估計用于臨床時的總有效率。
(2)為籌措研發新藥品所需資金,2001年12月1日,甲公司與丙公司簽訂購銷合同。合同規定:丙公司購入甲公司積存的100箱B種藥品,每箱銷售價格30萬元。甲公司已于當日收到丙公司開具的銀行轉賬支票,并交付銀行辦理收款。B種藥品已于當日發出,每箱銷售成本為10萬元(未計提跌價準備)。同時,雙方還簽訂了補充協議,補充協議規定甲公司于2002年9月30日按每箱35萬元的價格購回全部B種藥品。甲公司將此項交易額3000萬元確認為2001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,并計入利潤表有關項目。
(3)2001年,甲公司下屬的非獨立核算的研究所研制中成藥新品種,為此實際發生研究與開發費用100萬元,甲公司將其計入長期待攤費用。
(4)2002年1月9日,甲公司發現2001年6月30日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管理用辦公樓仍掛在建工程賬戶,未轉入固定資產,也未計提折舊。至2001年6月30日該辦公樓的實際成本為1200萬元,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,預計凈殘值為零,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,未發生減值。200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發生的為購建該辦公樓借入的專門借款利息20萬元計入了在建工程成本。
(5)甲公司于2001年11月涉及的一項訴訟,在編制2001年度會計報表時,法院尚未判決,甲公司無法估計勝訴或敗訴的可能性。2002年2月28日,法院一審判決甲公司敗訴,判決甲公司支付賠償款200萬元。甲公司不服,上訴至二審法院。至2001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對外報出前,二審法院尚未判決。甲公司估計二審法院判決也很可能敗訴,估計賠償金額在160萬元至200萬元之間。
假定除上述事項外,不存在其他納稅調整事項。
要求:
(1)指出甲公司上述(1)—(3)項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就否正確,并對不正確的會計處理簡要說明理由。
(2)根據上述資料,重新編制甲公司對外報出的2001年度的利潤表。請將結果填入答題卷第9頁給定的利潤表中(假定除所得稅以外,不調整其他相關稅費)。
正確答案:(1)第(1)事項的會計處理不正確,按《收入》準則規定,附有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,如果企業不能合理地確定退貨的可能性,則在售出商品的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,該交易至2001年末沒有退貨且不能合理地確定退貨的可能性,因此不應確認為2001年度收入。 第(2)事項的會計處理不正確,該筆交易實際是售后回購交易,按規定,售后回購不確認收入,其收入與成本的差額應通過“待轉庫存商品差價”核算。 第(3)事項的會計處理不正確,按規定,研究開發費應在支出當期確認為當期損益。 (2)(分析:第(1)項應減少收入100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