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公司采用標準成本制度核算產品成本,期末采用“結轉本期損益法”處理成本差異。原材料在生產開始
甲公司采用標準成本制度核算產品成本,期末采用“結轉本期損益法”處理成本差異。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,其他成本費用陸續發生。在產品成本按照約當產量法計算,約當產量系數為0.5。
月初結存原材料20000千克;本月購入原材料32000千克,其實際成本為20000元;本月生產領用原材料48000千克。
本月消耗實際工時1500小時,實際工資額為12600元。變動制造費用實際發生額為6450元,固定制造費用為1020元。
本月月初在產品數量為60件,本月投產數量為250件,本月完工入庫數量為200件,本月銷售100件(期初產成品數量為零)。甲公司對該產品的產能為1520小時/月。
產品標準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:
產品標準成本 成本項目
標準單價
標準消耗量
標準成本
直接材料
0.6元/千克
200千克/件
120元
直接人工
8元/小時
5小時/件
40元
變動制造費用
4元/小時
5小時/件
20元
固定制造費用
1元/小時
5小時/件
5元
單位標準成本
185元
要求:
(1)計算變動成本項目的成本差異。
(2)計算固定成本項目的成本差異(采用三因素法)。
(3)分別計算期末在產品和期末產成品的標準成本。
正確答案:【答案】 (1)月末在產品數量:60+250-200=110(件); 約當產量為:110×0.5=55(件) 本月生產實際產量=200+55-60×0.5=225(元) 直接材料價格差異=(20000/32000-0.6)×48000=1200(元) 直接材料數量差異=(48000-225×200)×0.6=180(元) 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=1500×(12600/1500-8)=600(元)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=8×(1500-225×5)=3000(元)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