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第一家銀行是什么銀行(中國通商銀行是什么銀行)
中國的第一家銀行是中國通商銀行。創辦于1897年,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商辦銀行。系督辦全國鐵路事務大臣盛宣懷奏準清廷后,于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(1897年5月27日)在上海成立,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,也是上海最早開設的華資銀行,寧波商人葉澄衷、嚴信厚、朱葆三等是該行的創辦人與大股東。
通商銀行成立之初,全國各大行省,均先后設立分行,重要者計有北京、天津、保定、煙臺、漢口、重慶、長沙、廣州、汕頭、香港、福州、九江、常德、鎮江、揚州、蘇州、寧波等處。
光緒二十六年(1900年),八國聯軍攻占北京,京行首遭焚毀,天津分行亦隨之收束,業務漸告不振。到光緒三十一年只剩下北京、漢口兩個分行和煙臺一個支行了。
民國肇興,該行成為純粹的商業銀行。民國25年春,該行正式改組為“官商合辦”銀行。此后,中國通商銀行即為蔣、宋、孔、陳四大家族所控制,與四明商業儲蓄銀行、中國實業銀行、中國國貨銀行合稱為“小四行”。
抗日戰爭爆發以后,該行為應付非常起見,特設上海分行,將原有總行機構自上海外灘遷至前法租界霞飛路(今淮海中路)辦公。民國30年9月,杜月笙派駱清華到重慶籌設分行。民國32年6月改渝行為總行,并先后在蘭州、西安、洛陽、寶雞、成都、自流井、衡陽、桂林等地設立分支機構。
抗日戰爭勝利后,杜月笙、駱清華趕回上海,積極籌劃收復區各行處的接收清理事宜,同時將上海分行及所屬滬區各支行先予復業。1946年春總行由重慶遷回上海,并次第恢復了京、甬、杭、錫等分支行。
解放后,人民政府接收通商銀行的官僚資本部分作為公股,改造成為公私合營銀行之一。1951年5月,同新華、四明、中國實業、建業等四行在金融業內首先組成聯合總管理處。1952年12月,和上海其他59家私營銀行、錢莊和信托公司一起組成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,成為社會主義金融事業的組成部分。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