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菌性食物中毒
2022-10-13
細菌性食物中毒(bacterial food poisoning)是由于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。其中進食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亦稱感染性食物中毒,病原體有沙門氏菌、副溶血性弧菌(嗜鹽菌)、大腸桿菌、變形桿菌等;進食被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稱毒素性食物中毒,由進食含有葡萄球菌、產氣莢膜桿菌及肉毒桿菌等細菌毒素的食物所致。
細菌性食物中毒常常潛伏期短,起病很急,容易集體發病,發病者多有共同進餐史;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污染的菌種比較多,常見如沙門菌、副溶血弧菌、葡萄球菌、蠟樣芽孢桿菌、變形桿菌等;肉毒桿菌所致食物中毒具有獨特臨床表現,不包括在本條內容內。
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為:①在集體用膳單位常呈爆發起病,發病者與食入同一污染食物有明顯關系;②潛伏期短,突然發病,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,肉毒中毒則以眼肌、咽肌癱瘓為主;③病程較短,多數在2~3日內自愈;④多發生于夏秋季;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,分為胃腸型食物中毒和神經型食物中毒。
細菌性食物中毒臨床上分為胃腸型與神經型。臨床主要表現有惡心、嘔吐,腹痛、排水樣便,可帶少量粘液,重者可休克。本病全國均有流行,集體發病,及時治療療效佳。病死者多為病情重,伴有脫水、休克而未及時入院治療者。因此及時診斷治療是關鍵。
細菌性食物中毒多為集體發病,為我國法定丙類傳染病,需要報告疫情,并尋找污染源,進行處理。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。